■金心异
中国30年来的每一轮产业升级,往往伴随着的是交通模式的一轮升级。有时,或者我们可以说,是国家每一轮的交通模式变革,有意无意地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;或者说恰好适应了产业变局的需要。
如我们所知,沿海主要集装箱大港(如香港港、深圳港、上海港),与疏港区域高速公路的组合,为外向型轻工业制造体系将产品输往全球提供了条件;散杂货深水码头(比如专用的煤码头和铁矿石码头、原油码头,较具代表性的是唐山曹妃店、天津港[8.36 0.00%]、宁波港、惠州港及湛江港、防城港港)与铁路的组合,为中国新一轮重工业化提供了可能。
那么,新一轮的交通模式升级,以高速铁路网络为代表,将会促成中国产业向何种方向转型?笔者想说的是,以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网络(包含三个层次:跨区域的国家高铁干线、区域内的城际铁路网络和都会区的地铁网络)的组合,将为中国雁阵的三大领头雁:京津都会区、上海都会区、港深穗都会区,全面提升其服务产业,以为中国的三大经济区域提供高效的服务奠定基础。这种服务包括金融及各种专业服务、全球及国内贸易及相关的供应链管理、科技教育及文化艺术的配套服务等各种软件设施,它们依据枢纽机场和轨道交通网络,为半径高达500-800公里(高铁2-3小时的距离,一日之内可以往返)的区域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产品,从而使得原来次区域的中心城市之服务功能中断其升级过程。
高速铁路使得全国市场更易于一体化的前提下,三大(未来)世界级都会区瓜分全国的高端服务业市场,从而建构起沿海三大参与全球分工的都会区,与其中西部的经济腹地之间,建立起服务与被服务、整合与被整合、配置与被配置的产业关系,从而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,固化中国三大雁阵的区域经济格局。
必须强调的是,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与都会区主要战略设施(大型国际机场、CBD)之间的无缝接驳。高铁火车站必须直接伸入到CBD区域,以方便金融等机构更便捷地为区域提供服务,高速铁路也必须无缝接驳国际机场,以使得都会区能够更方便地与全球交换资源。
当然,从这个意义上,还可以说,中国的高铁网络将奠定这个后发大国未来在全球的竞争力优势,因为它可以整合全中国的资源,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。
(作者为珠三角问题政经评论员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