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币汇率之争成就了美国政客又一场脱口秀表演,而脱口而出的是“中国如何操纵汇率”,以及“美国的就业岗位如何被低估的人民币‘抢走’”。但是无论场面上如何喧闹,事实上谁都明白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度升值对中国而言冲击巨大,对美国的经济和就业也未必有好处。而长期来看,人民币变得更坚挺是大势所趋,只是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罢了。
中国坚持在汇率问题上的自主原则,不会屈从于外部的压力。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,未来一段时间内,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会变得更频繁,幅度会变得更大,甚至继续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。这可能是对外界的一种姿态,也凸显了中国汇率市场化的趋势。汇率问题注定对中国生产企业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和深刻的影响,而本轮升值处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之中,其作用也将更为显著。
2006年至2008年,人民币累计升值了21%。观察者发现,中国出口部门的承受能力超出想象,一些行业和企业甚至更加欣欣向荣。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企业大量从国外进口设备和原材料,人民币升值虽然提高了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价格,但也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当然,那些纯粹依赖于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生产企业,依然会受到本币升值的冲击。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只有2%到3%,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影响可想而知。不过,这类企业可能恰恰又是国内经济转型需要渐次淘汰的。一些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,会逐渐吸纳这些对于中国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的产业。
一位创投老总在日前的一次论坛上表示,他要投资的行业必备的条件是,该行业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门槛,但又不会太复杂,符合中国目前的科研与教育水平。这句话应该比较通俗地解释了中国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优势。不过,他还没有提到遍布全国、四处延伸的高速铁路和公路网络。只要比较一下印度的情况,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基础建设上的优势是多么明显。而这些成为抵御本币升值负面影响的有力保障。
从长远看,人民币会踏上升值之路,而升值最终将促进中国国内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。另一方面,随着购买力的提高,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将得到提升,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。循着这一脉络,敏锐的投资者或许早已在A股市场勾勒出一幅战略图景。
|